如何挑選履約價與月份?

不是便宜就好,也不是貴才穩。很多人進入選擇權市場的第一步,就是在報價表裡盯著哪一個權利金最便宜。但選擇權不是標籤貨,它是由時間、波動與方向機率所構成的價格結構。你選得好,是一場設計;選錯了,只是一次衝動。

履約價怎麼選?別只看價格,要看「價內/價外」

種類定義特性風險 / 機會
價內已具備內含價值權利金較貴,但獲利機會較高適合穩健操作
平價履約價 ≒ 現價敏感度高、彈性大適合短線進出
價外尚未進入利潤區權利金便宜、槓桿大若無行情會快速歸零

📌 以 台指期在 20,800 點 為例:

  • 價內 Call:20,600、20,400
  • 平價 Call:20,800
  • 價外 Call:21,000、21,200

價外不等於賺更多,而是「風險承擔比例更高」。


月份怎麼選?看你要速度,還是要容錯

合約月份特性適合用途
週選(近週)權利金便宜,但時間值耗損快搶短線行情、事件交易
當月合約時間價值略穩、流動性佳多數策略操作、避險配置
次月或遠月權利金高但穩定、部位易控風險設計、價差交易、穩定收益策略

📌 若你希望行情「今天就來」,你選近週;
📌 若你願意給行情一點時間發酵,你選次月;
📌 若你是避險型部位,需要時間緩衝,你選遠月。


常見錯誤選擇心態

  • ❌ 只挑權利金便宜的價外履約價 → 常歸零,失去信心
  • ❌ 只看便宜不看時間 → 買近週卻沒行情,時間值被吃光
  • ❌ 不懂履約價的 Delta → 買進不會動的部位,像開了空氣單

選擇權的價格不只是數字,它是對行情可能性的一種估價
當你看得懂那背後的語言,你就知道該買哪一筆、該賣哪一段。


實戰範例:以台指期 20,800 點為基準

假設你認為本週會上漲 200 點,目標 21,000:

選項履約價權利金成本(點 × 50 元)到價時獲利報酬率估算
價內 Call20,600260 點13,000 元約 400 點 → 20,000 元約 54%
平價 Call20,800140 點7,000 元約 200 點 → 10,000 元約 43%
價外 Call21,00060 點3,000 元約 0 點(剛到履約價)損益打平或小虧
超價外 Call21,20015 點750 元未達履約價,歸零-100%

📌 小結論:你想要高勝率,選價內;
你想要槓桿,就得承擔價外部位可能歸零的風險。


匠人觀點

選擇權不是「看哪張便宜就買」,而是「看哪張真的符合你要的風險形狀與行情節奏」。挑選履約價與月份的那一刻,其實才是真正進場的開始。不是按下單鍵的時候才開始,而是你怎麼設計你的賭注、時間與容錯。

你想搶快,那就承擔快歸零的風險;你想穩,那就學會慢慢讓時間幫你。選擇權是一門交易的構圖學,它不是拍攝當下的快門,而是你預先拉好的焦段與光圈。